印江文昌阁,始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初名“澄清楼”。清康熙十七年(1687年)重建,更名“文昌阁”,后毁。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再建。印江文昌阁坐西向东,七层八角攒尖顶式,飞檐翘角,通高37.8米,占地面积64平方米。
追溯文阁历史,其前身是“澄清楼”,始建于明代嘉靖十年。嘉靖二十九年,改建此楼,更楼为阁,称“梓潼楼”,始供神像于内,香客进香于阁。阁建不久,因故被毁。崇祯二年,由当任印江知县史谏重修之,始名文昌阁。明末,文阁毁于兵燹。清康熙二十年,知县马士芳再修,再修的阁,高七十尺,四层八面。嗣后,时圮时修。时至清代中叶,原阁不复存在,惟有断碑残瓦等零落于草间。道光十六年,陕西人郑士范来宰印邑,应民众之求,重修其阁。1991年再次维修文昌阁,至1992年4月竣工,竣工之际,特竖石碑一座,重砌台阶一个,新添碑廊设置。
台基高1.5米。石库门,高2.5米,宽2.2米。门额石匾阴刻行书“江城砥柱”4字。一层天楼板正四边形藻井,楼面护以万字格木栏;二层建回廊;三层正面竖排行书阴刻“文昌阁”3个大字。各层皆有联、额,均为清代名书法家印江人魏祖镛撰书。顶层大梁饰八卦图案及题记建筑年代等。现保存完好。于1985年11月2日被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阁的建筑结构,内圈斗木架,外围封砖墙,木架与砖墙紧紧连接,相依为命。木架以柱头为核心,又八根柱子穿连成八角形。上下柱子的接头处,除锯衔口斗紧之外,还加铁咂咂上。一层的八根柱头,凳在八个雕有图案的磉磴上。每隔二层,木架略向内收,使之上小下大,脚重头轻,更加稳固。柱头、地脚枋、挑、穿牌此四者之间,相互穿连上闩,彼此环环扣紧。
阁面的装饰,一层正面,有卷拱石圆门一道,装有木门两扇,向内开,可内闩外锁。圆门之上横架一条石,镌刻“江域砥柱”四个钵子大的字,以作门额。门框两边的白粉门枋上书有对联:鸿路高搴从此升云齐拾级,龙门峻极须知平地有层梯。二层的对联:戈踵还宜端寸,举头真欲到三。三层的对联:桂岭秋香探月窟,杏林春色近天阶。对联书写者系印江著名书法家魏祖镛。书法挺秀,凤翥銮翔。文昌阁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精湛的书法艺术而具观赏价值,又以历经风吹、地震不动而极具研究价值。
©2020-2023 www.zjyoug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景点大全_自驾游贵州 版权所有 黔ICP备19005176号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18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