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自治县合水镇坐落在梵净山西麓,这里以造白皮纸而闻名,传承着两千年前的汉代古法造纸,并家家供奉着蔡伦先师之神位。
问及造纸的过程,土家汉子指着案板上那一摞摞白皮纸,说出一段顺口溜:“造纸不轻松,七十二道工,道道须认真,外加口吹风。”
印江白皮纸的原料主要是杨树皮,买来后剁碎,放进石灰池浸沤。几天后,放入黄桶内蒸煮,等杨树皮煮烂了,妇女们拿去用石碓舂捣。这时,用靶子翻捞纸料的人,便领头唱起号子来,旁边姑娘们齐声唱和。舒缓、有力的舂碓号子既协调了碓头起落的节奏,又减轻了捣纸料这一体力劳动的繁忙劳累。
沿朗溪小坝上行,一路但见溪水潺潺,水质清软,就因为这样的水,才造出纸质细嫩、柔软如棉、吸水保墨的国画纸来。沿溪几十个土家山寨,四百余户均以造纸为业。转过几道弯,前面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土家山寨,掩映在一片翠竹丛中。临溪就是由石池、黄桶蒸锅、碓房、捞纸房组成的造纸作坊。
纸坊清早便忙开了。小溪里,土家姑娘赤着脚,在盛了熟纸料的竹编淘笼里踩呀搅呀。旁边的小伙用桶舀水,经滤布过滤后,冲进淘篼,以洗去纸料的碱质。碓房里,随着冬冬声,熟纸料舂成米糊状的“纸花”。有人用竹耙在槽石缸里,搅拌着乳状的纸浆.....
造纸的七十二道工序,要数捞纸最为紧要。只见两人双手平抬着四尺长的竹帘子,在槽石缸里轻轻舀起一层薄薄的纸浆,前后左右地摇晃几下,或用嘴吹一下,看看竹帘上纸浆均匀了,沥去水珠,再轻轻把竹帘反扣在纸台上,一张厚薄均匀的白皮纸便成了。
从纸坊出来,拾级而上,走进一家吊脚楼,这是造纸世家老田家。他的屋里快成了纸的世界:吊脚楼上里里外外,贴晒着纸;院坝上,一根根竹竿晾晒着纸;堂屋的长案上,堆着一摞摞待裁的纸。
堂屋神龛上,左边用红纸写着“紫荆堂上世代昭穆位”,右上角写着“蔡伦先师之神位”。据老田介绍,早在元末明初,合水、新场、木黄等土家山乡即有白皮纸生产。现在从业人员一千四百余人,年产纸近三百吨。其纸有质地坚韧、细腻、柔和、色泽白、吸墨性强等特点,远销湖南、四川、南京、天津等省市,历来用于斗笠、纸伞、纸扇、油纸、印花版制作等,文人尤其喜爱用作书画纸张。令土家人自豪的是,清末以书写“颐和园”匾额受慈禧太后赞许而闻名于世的印江土家族书法家严寅亮,就常使用印江白皮纸,握管运笔,翰墨长存。抗战时期,中国著名画家徐悲鸿在贵州创作的大量国画,有不少就是用的印江生产的皮纸。
©2020-2023 www.zjyoug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景点大全_自驾游贵州 版权所有 黔ICP备19005176号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18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