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沿河县城向北大约二十公里,在一个四面环山,翠竹环绕的村子北面,一幢红墙黑瓦的古老四合院抢入人眼--这就是当年红军长征期间在贵州高原上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1934年5月31日由贺龙、夏曦 、关向应等率领的红三军攻占沿河西城。6月1日,红三军强渡乌江攻克东城。
1934年7月21日至22日,在沿河县铅厂坝张家祠召开了“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出席大会除红三军的领导外,有沿河、德江、印江三县选出的代表和红军代表135人(酉阳、秀山的代表未能赶到)。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苏维埃革命政权——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亦称“联县政府”,群众还称“省政府”),决定以位于沿河、德江、印江三县交界的谯家镇铅厂土地湾为中心,创立黔东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贵州高原上,领导广大劳苦大众建立的第—个红色政权。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由80名委员组成、常务委员32名。推选孙秀亮为主席,秦育清、陈正国为副主席。经过全体代表讨论通过, 大会作出了《没收土地和分配土地条例》、《关于工农武装问题决议》、《关于肃反问题决议》、《关于苗族问题决议》等6个决议。大会号召黔东各族人民群众和广大红军指战员:“为巩固和发展黔东苏区而斗争,集中一切力量争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实现黔东特区红色政权的武装割据。
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建立后,便立即着手组建区、乡的苏维埃政权。据统计,共建立了区的革命委员会17个、乡革命委员会(据不完全统计)有72个之多,在沿河县境有近30余个乡、印江县境有20多个乡、德江县有10多个乡、酉阳县境有4个乡。这些区、乡苏维埃政权,是黔东各族人民自己的民主政府,是获得解放的标志,是当家作主的象征,是一个阶级推翻了另一个阶级的结果。
1934年9月,红三军党组织在沿河土地湾秘密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出席会议的党代表30余人,代表黔东的100多名党员。会议学习了共产国际十二次会议决议、“建立起共产党的秘密支部”。会后印发了《共产党组织在秘密环境下的活动方式》的材料。在黔东特区的正确领导下,到当年的9月底10月初,全军共有共产党员267人,团员196人。发展新党员78人,其中军队50人,地方28人。
红三军自1934年5月31日攻克沿河城,至1934年11月28日红二、六军团黔东独立师撤离,转战秀山抵达川河盖进入湘西,历时半年之久。根据地建立期间收编“神兵”1000多人,黔东各族参加红军3000多人,游击队10000余人,地方自卫队30000多人,壮大了红军的力量。
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使红三军结束了较长时间无根据地的游击状态,有一个稳定的地区进行休息、整顿和壮大红军,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为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开辟发展了武装力量,积累了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的经验。贺龙元帅曾在回忆中说:建立黔东根据地的意义,如果没有这块根据地,六军团没有目标可找,也找不到部队,结果是不可想象的。
旧址占地600多平方米,前后两个院落建有军事部、经济部、政治部、保卫局等机构。贺龙、夏曦、关向应等将帅当年居住的寝室,老红军们征战沙场、捉拿土豪强盗时曾用过的武器、衣物等至今保持完好。室内还陈列着百名将帅的遗像。徘徊于旧址庭院内一间间陈旧的小屋,瞻仰着百名将帅的音容笑貌,轻轻抚摸着古老的雕花窗,重新感受历史深处的锋火硝洇,更能深深体会今天平静生活的来之不易。
旧址历经风雨剥蚀,经过县委、县政府的几次修葺,如今成为难得的一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干部、学生前来感受战争烟火,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红色洗礼。
©2020-2023 www.zjyoug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景点大全_自驾游贵州 版权所有 黔ICP备19005176号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18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