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杰墓院位于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雨朵镇扯泥坝,是贵州省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名人墓葬之一,其初建于清朝乾隆六十年(公元一七九五年),属夫妻合葬墓,占地二二三八平方米,分“天,地,人”梯式三级墓院,一九八六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墓位于黔西县城南15公里的雨朵镇扯泥村,地理坐标:附近。是贵州省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名人墓葬之一,乾隆六十年(1795)建,属夫妻合葬墓,分天地人三台阶,天台为墓所在地,墓为椭圆形土丘,护墙门两侧上置有石狮一对;地台神道上从下而上依次置有相向的石马、石虎、石羊、石人;人台上置有华表(望柱)、御祭碑亭,戏楼,祠堂等。李世杰,黔西县甘棠乡隐者坝人,官至乾隆年间兵部尚书等职,并称为具有“天挺奇才,皆不由科目进身”的“黔中三奇男”之一。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卒于故里。
李世杰墓院的第一级为“人台”是一片占地约二千平方米的大院(现已全部被农户种庄稼)。右侧原建有祠堂和守陵室,祠堂前有一块高二点五米,宽一点二米的青石大碑,上刻乾隆皇帝悼念李世杰的御祭文,共二百七十个字。文中概述了李世杰廉洁的一生,称赞他为“精良综事之才,清白爱民之选”,“才思敏练,性本公廉”,对他的为官为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谥曰恭勤,式启丰碑,昭之茂典”。在御祭碑的左右两边对称立有一对高四米的正方形华表,上部有朝天大斗,顶端有仰天石狮。斗喻示民以食为天,石狮象征皇室的威严(现尚存右边一尊)。在御祭碑及华表的后面有石人,石马雕塑各一对。
第二级为“地台”,占地一百余平方米,有石狮,石虎,石羊各一对,基本完好;
第三级为“天台”,是李世杰与高夫人合葬的土墓。高大的“五岳朝天”碑上,阴刻碑文为——
乾隆陆拾年闰二月吉旦
皇清诰授荣禄大夫兵部尚书显考李恭勤公,皇清诰封一品夫人显妣高太夫人之墓
男华封等敬立
墓前原有石桌石凳。如今,石桌石凳早不见了踪影,连石碑上的厦顶及龙形鸱吻等,也被掀掉,原先高大的坟墓被牛践马踏变成了一个小土堆。
李公世杰墓院风水极好,来龙雄壮,立子山午向,两沙有情有意,前边朱雀旋舞,后龙玄武藏头,左边青龙高耸,右边白虎驯服,堂前一案如眉,朝山如旗,明堂一坝田园,真好风水也!只是后龙开帐一重,贵人山低小,明堂倾泄,与其高祖慰柏公,祖攀麟公之墓相比欠了一层,葬此只是一代不如一代罢了。从此观之,怪易风水真奇妙也。
传说,当年李世杰墓院修成,李世杰及高夫人遗体下葬,御祭碑落座后,附近村寨鸡不鸣,狗不叫,晚上一片寂然。乡人请阴阳先生(风水先生)看后说,是皇帝和李世杰的“星宿”太旺,地龙门神潜伏之故,须百日后三牲相祭,才可保一方平安,雨调风顺。百日后,乡人们集资举办了一次隆重的祭祀仪式。祭曰:“明君圣主,良吏贤臣,为民谋福,为民荫庇。墓葬扯泥,民之万幸。鸡犬不鸣,万籁无声,宁则宁静,了无生机。乞愿君臣,还原本真,民间有乐,国家昇平,尚飨!”
祭祀后的当天夜里,雄鸡高唱,犬吠蛙鸣。河水潺潺,百鸟欢欣。从此以后扯泥坝风调雨顺,成了黔西县有名的鱼米之乡,风水宝地。
李世杰(一七一六---一七九四),字汉三,号云岩,清康熙五十五年(一七一六)正月初九日出生于黔西县隐者坝。乾隆九年(一七四四年)捐官入仕,二十年授泰州知府,二十七年为镇江知府,三十年为安徽宁池太广道,三十六年升为四川巡按使,是年冬,清廷镇压四川大小金川少数民族起义,李世杰驻打箭炉(今四川康定)总办南路军需。乾隆四十年升为湖北布政使,四十二年大小金川被平定,四十四年李世杰因功被擢升为广西巡抚,四十六年署理湖南巡抚,四十七年调任河南巡抚,任内协助大学士洪谋在豫治理黄河;四十八年晋升为四川总督,在任上用两年时间把四川境内因战事所受的损失进行恢复,以致达到仓储殷足,民气大振。
乾隆五十年(1785年),因湖北,安徽,江苏等省受旱成灾,李世杰积极筹集川粮赈救,得到乾隆皇帝“深得封疆大臣之体”的赞扬,五十一年三月,调任两江总督,后因办理军火不力,被调回四川总督任上,并被罚俸3年。
在四川总督任上,李世杰整顿吏治,事无巨细均克勤克俭,多次得到朝廷的嘉奖。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因巴勒布抡占附藏之聂拉木济咙(西藏自治区聂拉木县),李世杰亲自筹划,使事件很快得到平息,乾隆赞其“能相机妥办,并不拘泥遵旨,所见甚是,实属可嘉”,并赏赐有加。乾隆五十四年,因在办理秋审事中失当之处过多,受到朝廷指责,遂以年老多病要求解职回乡,未能获准。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李世杰奉旨进京陛见,授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衔,准在紫禁城内坐二人抬肩舆。五十六年告老还乡,五十九年(1794年)三月李世杰卒于家中,享年79岁。次年被谥为“恭勤公”。
李世杰从一名“捐例”小官到封疆大吏,一品重臣,他非科举正途入仕,却能政绩卓着,受民众拥戴和朝廷重用,在乾隆年间的封疆大臣中实属少见。他仕而后学,兼资文武,政绩卓然,在清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郎潜纪闻》曰:“黔西李汉三世杰,以巡检至兵部尚书;广顺刘松齐清,以拔贡至总兵;松桃杨诚村芳,以吏员取通侯,并天挺异才,兼资文武,皆不由科目进身,时称黔中三奇男”。
他每到一地做官,都以民为本,重调查研究,实行一系列顺乎民意,深得民心的治理措施。他恪尽职守,为政清廉,惩腐治贪决不手软。当他在镇江离任时,沿途百姓洒泪相送,称他为“李青天”。在清代,有史学家把他比喻为汉朝名吏“仇览”,“朱邑”和西周贤相“召伯,甘棠”。
乾隆59(1794)年,李世杰因病在黔西逝世,前来吊唁者络绎不绝。乾隆帝谕表“殊堪轸惜”,赐谥“恭勤”并荣封三代,祖,父考妣皆享其殊荣。乾隆帝还书御祭文纪念他一生的功绩,称赞他为“精良综事之材”,“重清白爱民之选。苟勤俭以奉,克矢志于冰霜”,“才称敏练,性本公廉”……对他一生为官的政绩德操作了很高的评价。乾隆60年,经贵州巡抚冯光熊奏请,入祀贤良词。
李世杰留下的遗著有《世杰奏议》,《家山纪事诗》,《南征草》及几篇序记,可惜大都遗失。
被史学家称为“天挺奇才—黔中三奇男”之一的李世杰(另外两人是当总兵杨村芳,封通侯的刘松),生前生活俭朴,“食不兼味,衣不华美”,淡泊清贫。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十三日夜晚墓被盗,盗贼遗留于墓侧的有木制朝珠数粒和衣襟数片,其内衣上打有两个不规则的补丁。
©2020-2023 www.zjyoug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景点大全_自驾游贵州 版权所有 黔ICP备19005176号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18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