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旅游景点、贵州景点大全_还找不到去哪儿玩?这里收集了贵州所有好玩的地方_自驾游贵州
还找不到去哪儿玩?这里收集了贵州所有好玩的景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景点大全 > 黔南 > 罗甸县 > 罗甸旅游资源概况
罗甸旅游资源概况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这片热土上交相辉映,构成了罗甸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这里有“东方洞穴博物馆”大小井省级风景名胜区;有中国最年轻高原千岛湖;有地质科考经典胜地“三叠纪”大贵州滩、神奇诱人的葫芦寨;有神秘莫测的打黛河、五行天坑群;有大关地质生态农业观光园;更有《夜乐舞》、《花棍舞》、《织布舞》、《芦笙舞》和《亮灯谣》、《嗦喳》、《訇皋酒》、《苗寨欢歌》等一批少数民族经典歌舞;有悬棺岩葬、扎染和刺绣等民族习俗;有特色饮食黄豆鸡、荞灰豆腐、合叶粑等人文景观。

一、自然景观资源

1、大小井景区资源概况

大小井景区位于罗甸县董当乡,距县城23公里,总面积约38平方公里。这里聚集着村落、田园、古树、河流、群山、溶洞、天坑等景物。其中溶洞群体由近百个典型的虹吸管状洞穴构成,融山、水、洞为一体,山中有洞、洞里有水、水流成瀑。1996年10月,到此考察的中外岩溶洞专家对洞中的奇观异景印象深刻,在他们考察的专题报告和著作中将其誉为“天下奇洞”、“东方洞穴博物馆”。《人民日报》、《文汇报》曾分别以《涌泉喷珠山峦叠翠暗湖幽深——罗甸县发现洞穴奇观》、《罗甸县发现一奇特风景区》为题作了详尽报道,引起海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和旅游爱好者的关注,先后有德国、美国、印尼、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到大小井风景区考察游览。

大小井风景区主要由静谧的芭蕉洞天坑、惊险的中厂天坑、奇特的天德洞天坑、雄壮的响水洞天坑、神秘的打黛河天坑、峻峭的白龙天坑,以及狮子洞、月亮洞、穿山洞等99个溶洞天坑,三江合一的大小井河流,妖娆的碧影潭、精致锦绣的田园、错落有致的河竹群、缠绵悱恻的鸳鸯古榕树、战争工事的三江屯堡、造型奇特的坡贡石林、葱翠突兀的独秀峰以及古朴的民族文化组成。

2、高原千岛湖景区资源概况

浩浩荡荡的红水河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马雄山,流经罗甸境内65公里,它是黔桂两省区布依、壮族儿女赖以生存致富的黄金大通道。沿岸不仅风光秀丽,而且物产丰富,现已开发出中国五大名石之一的“红河石”,享誉海内外;猫眼石的发现与开发,填补了中国地质的空白,成为国内唯一猫眼宝石之产地。

高原千岛湖的形成得益于红水河下游龙滩水电工程的下闸蓄水,龙滩电站坝址虽不在罗甸境内,但电站蓄水后所形成的库区水域,罗甸却拥有绝大部分优势资源。

红水河两岸布依族、壮族儿女勤劳智慧、淳朴善良,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他们用勤劳的双手绘就了沿河两岸更加光彩秀丽的风光。春夏雨季,河水猛涨,惊涛骇浪,声震霄汉;秋冬时节,水波平静,碧水如蓝,清澈甘洌。一年四季,山山香蕉林硕果累累,片片甘蔗林宛如绿色绸缎。江边,水柳摇曳,吉榕树盘根错结,凤尾竹随风起舞,婀娜多姿。江面,渔舟轻曳,山歌悠悠,风光秀丽迷人。随着龙滩水电工程的下闸蓄水和水位逐步升高,377平方公里的水域呈现人们眼前,“千岛湖”的景观正在贵州高原形成。

“高峡出平湖”的壮景,让距离湖面仅半公里之遥的罗甸县城成了名副其实的亚热带湖滨旅游城市,成为“高原千岛湖”旅游的龙头和始发站。届时罗甸县将成为中国西部“高原泽国”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水上明珠”。

3、“三叠纪”大贵州滩景区资源概况

“大贵州滩”位于距罗甸县城西北部23公里处的板庚乡境内,东起烂田湾,北至兴隆村,方圆数十平方公里范围的高山峻岭、田园、小溪、地上及地下溶洞都属“大贵州滩”,由地下湖泊和地上的喀斯特地貌组成的,而以板庚乡为中心,沿惠罗公路,呈三角形约8平方公里的范围最具代表性。1988年至1991年,中美地质专家经过三年多联合考察发现,“大贵州滩”是距今二亿多年前的古代环境沉积,几亿年前,板庚一带是一片汪洋,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水消退,于是海底的山峦得以露出水面。从“大贵州滩”,可以观察到二亿多年前古代环境沉积、研究地壳地层运动是如何发生、如何侧向扩展、如何垂向增生、收缩和最终被淹没消亡的过程。比北美洲墨西哥湾号称研究现代碳酸盐岩、“经典圣地”的二叠纪巴哈马海滩规模更大、更为理想。国际著名沉积地质学家保罗·伊诺斯教授认为,“大贵州滩”是当今世界绝无仅有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价值。1992年3月16日《人民日报》曾经以“贵州发现世界罕见三叠纪“大贵州滩”为题向世人报道。

其中“大贵州滩”的核心构成要素主要有板庚滩、葫芦寨、观音洞、金钟山、美女山、马脑山、斧头山、鳄鱼山、卧龙石、马灵桥-古驿道-马槽洞等。这里恬然宁静,景色宜人,每一座山丘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4、打黛河天坑群资源概况

罗甸东北数平方公里群山中,数百个天坑峰丛簇拥,打岱河天坑与五行天坑为之翘楚。

打黛河大坑山由九座险峰合围而成,从天坑底部环视,其形状像非常规则的巨桶;周围悬崖峭壁的群山编排,错落有致。在天坑的西南有瑶人坨天坑,东南面有天落天坑,三座天坑连成一体,宛如金鱼的脑袋一般。打黛河天坑与瑶人坨天坑和天落天坑相联,形成了天坑群。两道清泉在天坑里,宛延流出,蜿蜒东去,穿行于一片翠绿之中,消失在天坑东面巨峰脚下一消水洞中。整个天坑景色在蓝天、薄雾、青岩、绿树的映衬下,可谓鬼斧神工。在距离打黛河天坑东面约5公里处,还有两个以中厂洞为间界遥相呼应的大天坑和小天坑。世人因其形状相似且毗邻而居,故又称“姊妹天坑”。

五行天坑位于罗甸县董架乡白龙村力毛坪组境内,距正在建设的平塘大射电望远镜基地3公里。由落魂洞与半边洞两个大小约等的天坑组成,两个天坑分别坐落于力毛坪组的左右两侧,其深度和宽度均分别为300米左右,坑底面积约为7万平方米。落魂洞天坑与半边洞天坑四周悬崖绝壁,犹如神功石器;坑顶紧密相连,犹如一对鸳鸯情吕;坑底呈圆周形状,犹如两只直桶,属罕见的地质遗址。天坑四面雄奇险峻,青树翠蔓,浓荫蔽日,奇花异草,鸟语花香,坑底原始森林茂盛,树木品种繁多,生态保护完好,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萦绕着清新的混凝土气息,置身其中,让人感受大自然惬意之美,享受世外桃源闲适之乐。

5、大关资源概况

大关景区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水乳交融,组合性极强,观赏价值、科考价值极高。大关是喀斯特岩溶地貌王国里的绿色长廊,也是一片未被污染、很少破坏的旅游净土,景区内风光秀丽,岩层走向及坍塌千姿百态,珍稀植物物种较为丰富,田园风光秀美如画,充分体现了宏、险、峻、奇、美、幽的特点。

天然氧吧、世外桃源。地处海拔1000米,较罗甸县城海拔高600米,平均气温较罗甸县城低6摄氏度。空气清香,气候凉爽,是罗甸天然消炎避暑的好地方。大关村大关组被三座海拔1000余米的大山所包围,一条平整的水泥公路贯穿其间,顺水泥公路南行至原俯瞰台的附近,两座翠绿的山头彼此呼应,钻进东侧的山林,其石、其林让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

天坑地缝、漏斗奇观。大关各山顶台地多为巨型裸露石板,石板缝间生长着粗状的火棘和藤竹,是休闲、纳凉和举行各种娱乐活动的理想场所。由原电视差转站北面下山,高差近200米,途经双龙洞,两洞水平相交,洞深约五十米,高约8米,洞口被绿树翠竹所封阻,不易被人发现,洞内凉风阵阵,清新爽朗。从漏斗下行50米,三总条长300余米,宽2—10米,深30余米的硅质地缝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沿地缝底部穿行,两壁刀切斧劈似人开凿,但弃石遗渣却不知去向。绝壁上藤蔓、奇树、野花沿壁攀附生长,缝底各种珍稀植物数不胜数,抬头仰望古树遮天蔽日,坐在缝底怪石小憩,凉爽悠然。沿地缝往北穿行,尽头为一片水竹林,林间有干骨龙(雨天滴水)一处,雨季常有碗口大的水流顺山而下,是修建蓄水池、解决旅游用水的难得水源,再穿过一段怪石林立的林荫道,可直接下到公路。规划修建平缓进山步道,游客不论身强体弱,老少兼宜,登山一游,必然留下美好的回忆。

现代愚公画卷。大关素有“大关方向、贵州希望”的美称,大关是罗甸及贵州人民反贫困的一面旗帜,大关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忍不拔、苦干实干”创业精神,大关的“抠土造田、人定胜天、挖掉穷根”当代愚公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罗甸及贵州人。如今,大关人当年辟石抠土造出的粮田已是稻浪涛涛,层层梯田宏伟壮观,大关人奋斗的艰苦历程,各级领导对大关精神的肯定、支持以及全省人民学习参观大关的辉煌印记,又成为旅游观光珍贵的人文景观,更能丰富大关发展地质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的文化内涵,提升大关旅游景点的资源品牌。大关人辟石造田,苦干实干,挑战恶劣环境的奋斗精神将深深地印在人们心中,让人惊叹不已。

二、人文景观资源

罗甸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县,地处偏僻,目前还留存着较为完整丰富的民族服饰、文化活动、民居民俗等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文化。

1、拉来寨苗族文化。拉来寨位于罗甸县栗木乡,全寨村民绝大部分系苗族。境内群峰林立,鬼斧神工,错落有致,险峻异常,寨内绿树参天。寨内古屯堡残存的整齐石墙宛如一段缩微的“长城”,诉说苗族先民们不畏豪强、勇于抗争的事迹。拉来寨历史悠久,崖墓葬系苗族古葬俗,已历数百年,俗称“晾谷”、“阁梁”或“坑尸”又称“洞墓葬”,从中可以探究苗族的丧葬习俗。1985年1 2月1 5日,《贵州日报》将拉来寨洞穴丧葬文化列为省级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报道。拉来寨民族风情古雅浓厚。尤其是苗族妇女服饰十分优美。苗族人民自种棉花,自植桑林养蚕抽丝,自纺自织各色布匹或斜纹布。用人工栽培的蓝靛和其它颜料,濡染成青、蓝、红、黄、紫等色彩,而后制成衣裙,苗族妇女心灵手巧。她们加工剖成服饰,绚丽多彩,引人注目。

2、白家坡苗族文化。白家坡苗族村寨位于罗甸县逢亭镇,1999年白家坡被省政府命名为“文化艺术之乡”。演出队曾多次参加县、州演出,表演的芦笙技艺和民族风情舞蹈,以其独特、古朴、粗犷的风格和豪放的民族风情享誉全县,充分展现了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逢亭白家坡芦笙舞蹈的动作,主要以“拐脚步”贯穿舞曲始终。以两腿交叉外拐为主要特点,身体随着双脚运动的旋律而左右摇摆,头部的动向与身体一致,构成该舞蹈与其它苗族芦笙舞所不同的风格,“跳、转”是此舞的特色舞步,有“单伸腿跳”,“双蹲交换跳”,“迈步交换跳,端腿跳转”,“转体蹲”等等,它突出了芦笙舞的热情奔放面。此舞也有相应的滑步动作,如“前后滑步、左右滑步”等则从另一方面展示了这个舞蹈的轻逸飘洒。生活在这里的苗民,将芦笙舞溶入到红、白喜事之中,并且在春节期间或农闲时节,用先辈们自造的芦笙,祭奠先人,祈愿生活,取悦自娱。未婚青年小伙,更是邀约着此吹笙跳舞进行游方,他们用笙声吸引心爱的女子,用舞蹈拉近与心上人的距离。

3、大小井布依寨风情。布依族与壮族同源,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如今布依族留着一些古代人的风俗习惯。布依族依山傍水聚族而居,一般是十几户或几十户为一寨,也有上百户至几百户的,大小井布依寨有几十户。其房屋有石板房和“干栏”式结构的木质楼房。境内布依族多为“干栏”式木质楼房,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逐步提高,竹木供不应求,房屋的建筑也多用沙土筑墙或用石料砌墙,内外较平整,壁上留窗户,既整齐又牢固。多数草房改为瓦房或平房,仍是人栖楼上,楼下养畜。布依族信仰多神,崇拜自然和祖先,也有少数信仰基督教。每年有许多祭日,要祭山神,树神等等。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中秋节外,还有“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布依族喜青布作服,都是自种棉花,自纺、自织、自染、自裁而成。现在的大井村及其他农村地方还保留着自制服装、纺纱、织布、绣花、做花垫单等传统工艺。

4、边阳文昌阁。位于边阳镇一小校园内,距罗甸县城42公里,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此阁建于清初,原址在边阳车站沙井边,后因年久失修而毁坏。1929年,在边阳坤士黄仁昭的倡议下,边阳成立“公益维持会”,黄仁昭任会长。公益维持会发起募捐修复文昌阁,四方民众积极支持,捐资献物,次年7月,新文昌阁在罗北小学校园内(现边阳一小)修建竣工,同时新修校舍三栋。文昌阁翘角飞檐,巍然屹立,四周古树挺拔,郁郁葱葱,窗花雕刻精巧细腻,独具一格,檐柱花鸟动物,栩栩如生,门前一对石狮,雄视远方,威严不可侵犯。

5、蛮瓦中共党支部。位于凤亭乡,20世纪30年代,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中国革命运动影响了罗甸这一偏远地区。1930年1 1月,根据党中央指示,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率领红军主力从广西北上。临行,邓小平指示时任红七军第21师师长韦拔群,巩固右江苏区,上贵州发展,利用社会关系,打入国民党政府各级组织搞两面政权,利用敌人内部矛盾,依靠进步势力,每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分化瓦解敌人,壮大自己队伍。1932年9月,在蛮瓦成立了贵州第一个地下党支部——中共罗甸蛮瓦党支部,受黔桂边委领导。1934年7月至1935年1 2月,由于党支部组织运用陈秀卿的武装反蒋,至使国民党反动政府派中央军进而围剿,从而分散了敌人兵力,减少了红军长征过贵州时的军事压力。抗日战争爆发后,黔桂边委在罗甸进行革命武装斗争的干部和战士才逐步回广西参加抗日救国的革命斗争。1998年6月,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行文,将罗甸县划为革命老区。

6、民族艺术。罗甸的民间艺术丰富多彩,主要有布依歌、山歌、打花包、踢毽、花灯戏、芦笙舞、夜乐舞、铜鼓舞、腰鼓舞、秧歌舞、花杆舞等。一是山歌。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野劳作时唱的歌曲。罗甸人民创作了许多优美质朴而又通俗爽朗的山歌,如爱情歌、学习歌、生产歌、盘歌、对歌、酒歌。罗甸布依、苗族人民勤劳智慧,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了丰富的歌舞。山歌有叙古歌、恋歌等,恋歌奔放热烈,抒发了苗族青年男女深爱之情。二是花灯戏。花灯戏是罗甸汉族和布依人共同演唱很具特色的地方戏,花灯戏又叫扇子戏,演唱时要唱调子,要扇扇子、要走步子、伴奏的乐器主要是二胡,还可配以笛子、三弦、锣、鼓、碰铃等。调子有喜怒哀乐几种。依剧情而选用。可演戏剧,可排舞蹈。常演出的是《头台戏》(又叫打头乌)。解放前后曾演出《蒋三歌下南京》、《抓壮丁》、《选女婿》、《兄妹学文化》、《情来义往互相帮》、《借亲配》、《拜月记》、《庆贺》和花灯舞等。解放后,除节日和喜庆演出外,还有政府组织汇演和调演。1958年《兄妹学文化》参加黔南州民族民间文艺调演获奖,1984年以来多次组织汇演,板庚花灯次次被点名参加演出,而且次次获奖。三是夜乐舞。罗甸县布依族夜乐舞享誉全国,1957年3月在首都北京出席全国第二届工农业大会演出时,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陈毅等的接见。2001年1月在全国文艺选拔赛时,又荣获国家文化部和黔南州文化局授予民间艺术舞蹈三等奖(群星铜奖)。

7、旅游商品。罗甸境内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广,目前发现的有四大类30多个品种。金属矿主要有金、银、铜、铁、锡、锰、锑、镁、铝等14个品种;非金属矿主要有硅矿、水晶矿、冰洲石、辉绿岩、大理石、猫眼、玉石、蓝石棉等。其中水晶储量80万吨,冰洲石4万吨,辉绿岩5亿立方米,故有“水晶之乡”和“辉绿岩之都”的美称。丰富的资源让罗甸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商品——天然水晶、红水河奇石、天然猫眼、奇彩玉、布依千丝纺系列刺绣扎染以及罗甸玉。

罗甸玉。和田玉玉种,产于贵州省罗甸县,其化学成分与产品的玉质特性与我国新疆和田地区和青海昆仑山脉一带所产软玉相近,属于优质的软玉矿。“罗甸玉”以山料为主,根据玉色分类可分为纯白、灰白和青白三类。玉质为半透明,白度好、质地细腻,光泽度好,抛光后呈脂状光泽,具有极高的收藏和经济价值,是罗甸不可多得的一种兼有经济、文化、艺术的品牌产品。近年来,我县加大玉矿资源研发力度,引进贵州中航玉丰宝玉石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规划建设“玉石产业园”等等。2013年5月,“罗甸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成功申报,使我县获得了又一个知名的品牌。

本站声明: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只为学习和研究之用,并无盈利目的。原作者若有异议,请及时与本站联系(邮箱316658082@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
以下是我在各自媒体平台的账号
欢迎关注我,看贵州好玩好看景点视频

©2020-2023 www.zjyoug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景点大全_自驾游贵州 版权所有   黔ICP备19005176号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18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