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谢三秀著有《东山记》,共文曰:
山在黔东门外,故曰“东山”。峭壁斗绝百仞,朱楼缥缈欲飞;前俯金汤,后枕铜鼓,固俨然西南一具瞻云。山麓旧无结构,万历初,中丞何公始建东山阁两山峡谷之间,颇足幽胜。阁后为“都是春风楼”(引号为编者注),楼高不及阁半而阔倍之。槛外社坛、诸山,一目都尽。劲松谡谡,如听江门八月潮,能令坐者忘倦。
出阁启短扉,梯石而上,望一天门,如在霞表。山椒祠灵官,虬髯如戟,凛凛有生氯。门东西各翼以祠,祀关、赵二将军,岁时香火不乏。祠右高阜,则小鲁亭在焉。亭据三面之胜,故自佳,惜不见城南如练耳。亭下有小洞,仅容二人坐,乱石岌 相倚。
去小鲁,望卓楔而进,是为空中楼阁。阁不甚华,呼吸帝座。左右与楼络绎,东为云堂,以客方外,残碑断碣相枕籍,苔藓蚀而葛萝封也。三圣殿与阁对峙,负山雄丽而眺望不赊。殿左为文昌阁,少爽闿,近亦颇圮。
斗姥阁半嵌崖畔,飞架空中。凭栏及目,自有天际真人想。然而据险为不甚适。自此过通明殿,仅数十武,皆从冈脊上行,罡风蓬蓬,吹人欲起。殿祀东岳玉皇,金像颇肃真,足奔走万灵。左为钟亭,右为积雪亭,咸与殿称。前槛轩豁,松桧阴森,即六月不受暑。下视城市,殆如蚁蛭;千甍翼张,万瓦鳞次;明江一派,盈盈扇履间;虹桥卧波,渔人操舴艋,如在镜中行。大都黔中之胜,无逾此已。
东山,一名栖霞山,俗名老王山,位于贵阳市东。出旧城老东门,穿东新路,进《栖霞胜境》牌楼,沿东山路坡道上行,至坡顶处折右约行数百米,一峰突起,万木耸翠,横亘于前。山前一坪如掌,四周石壁峻峭,林木葱郁、芳草纷披。
远望东山,翠崔嵬,琳宫缥缈。登山观望,孤峰特立,峭壁凌虚,万岭云回;林城贵阳,尽收眼底。往昔为贵阳著名的胜境之一,素有“东栖霞,南甲秀,西黔灵,北六冲”之称。在明代与相宝山共称二胜,与清代黔灵山又合称东西二胜,与相宝山又鼎足而立。东山南边有月亮岩,岩间石痕状如上升之月亮,故名月亮岩。乃清代贵阳八大景之一的“栖霞上月”胜境。
东山顶上有三个小峰,称为东峰、西峰、南峰,惟北面无峰,故栖霞寺坐南朝北。
东山在明朝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建有三省寺,后改名法昙寺。自成化二年(1466年)起改称东庵。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建有东山寺。崇祯二年(1629年)更名为栖霞寺。山门上旧有瓷塑“栖霞寺”门额。据黔人谢三秀《东山志略》所载,东山建筑布局:东山阁状似甲秀楼而小,在西、南二峰之间,侧有上南峰之天门;都是春风楼,在西峰之巅;灵官祠,在上东山的第七曲道路上;关、赵二寺,在山门内;小鲁亭,在高阜东峰上;空中楼阁,是一吊脚楼,楼下曾设茶室;在正殿的东南外,下面即月亮岩;云堂,即僧寮,即栖霞寺的东厢,后边还有厨房和小楼;文昌殿,即下殿,后改建成观音、韦陀殿,并作通道;三圣殿,即栖霞寺的西厢房;斗姥阁,在南峰的岗上;南峰西脚旧有山川坛;通明殿,即正殿;院内有上下二坝,钟亭和积翠亭在上院坝的边上。
栖霞寺的楼、台、亭、阁并非同时代所建。如其中的东山阁,乃明万历五年(1577年)中丞何起鸣所建。空中楼阁乃嘉靖年间贵州巡按监察御史马呈图所建,后御史陈效增修。万历三十年(1602年)郭子章重修,颜其坊曰:“南国东隅”,堂曰:“皆山后”,亭曰:“高连霄汉”。
栖霞寺的亭阁屡有兴废:卞三元的“振衣亭”在九曲径的六曲处;田雯的新“小鲁亭”在废址上,新中国成立后又在此建了“六角亭”;道光二年(1822年)建的“奎阁”在春风楼废址上,新中国成立后曾改建为跳舞厅;东山之东侧有韦陀峰,咸丰二年(1852)建有“培风亭”于韦陀峰下;民国13年(1924年)建有“高会亭”在“斗姥阁”故址,贵阳解放后被拆除。
东山寺内原有多处碑刻,多已毁坏,山崖间的摩崖石刻尚有存者。其“九曲径”上的石刻,可与黔灵山“九曲径”媲美。如第四、五曲间有“云深处”三个字摩崖,又有乾隆年间刻的“天然奇妙”四字、“忠孝”二字和“一路福星”四字。第五、六曲间有“为善最乐”四字,六、七曲间有“忍耐”二字,均刻于乾隆年间。八、九曲间北侧有光绪年间杨德芬草书“一览众山小”摩崖,又有同时代史建芝草书“云波”二字。南侧有光绪七年(1881年)袁思所书“栖霞岭”三字。山门内侧西壁间,有孙竹雅代总兵官赵德昌所书“龙”字草体,字高一丈余,刻于咸丰十年(1860年),与黔灵山九曲径的“虎”字遥相对映,有“东龙西虎”之说。“龙”字旁原有“君山读书处”石刻一通,系明崇祯年间僧人惠可所立,今已无存。山门内东侧有赵德昌诗碑一方,刻于同治三年(1864年),也是孙竹雅代书。寺门外岩壁上有赵德昌五言律诗摩崖,至今犹存。其诗云:“东岭路如梯,云深曙色迷。仰攀高鸟尽,俯视万峰低。酒醉戈为枕,更阑月映溪。举头天五尺,拟上岱山西。”东山峰顶有石匾一块,上书“俯察品美”四字,刻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抗日时期,东山林木多被驻扎山上的国民党军所毁。但真正使东山寺这座历史悠久的寺庙遭到灭顶之灾的是在那场“文化大革命”期间,1973年,东山寺的所有建筑物被拆毁,木料被盗走,片瓦不存。1981年,省有关部门在东山顶的西侧建一栋电视大厦(即省电视台的发射、接收塔)使组成栖霞胜境的三大景区板块扶风山、仙人洞、东山(即栖霞岭)景观受到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贵阳市各界人士,贵阳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多方呼吁,市政协委员还作为提案提出,要求拆除东山顶上的电视台建筑物,吁请省、市人民政府恢复重建东山寺,使历史悠久的名山古寺与日月共存。20世纪末,市人民政府决定恢复和重建“栖霞胜境”。在各界人民的关注下,省、市人大已相继作出拆除电视发射塔的决定。
1981年5月20日,贵阳市革命委员会将东山寺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山又称栖霞山,从明朝初期起就成为贵阳的游览胜地。历来游人甚众,名人雅士赞咏题刻颇多。清乾隆进士吴达善《东山》诗云:“一望青葱入画图,恰当新雨湿平芜。闲吟不觉莺啼晚,槛外青山半有无。”由于屡遭毁坏,现昔日旧貌无存,只留遗址。1981年5月,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东山寺遗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出贵阳市区老东门约半里,有一座高大雄伟的石牌坊,与老东门古城墙上的古阁楼文昌阁遥相辉映,牌坊为牌楼式,牌坊正中上方有贵州文化名人戴明贤题书“栖霞胜境”。这便是栖霞景区。
栖霞风景区是由著名的文化圣殿阳明祠、东山及东山寺遗址和本世纪初建的东山广场组成。阳明祠实际上又由芙风山、阳明洞、尹道真祠组成,贵阳人说的一山两词即此。贵阳将在此基础上修建栖霞公园。
东山是贵阳市周20余座名山之一,因又名栖霞山,故景区以栖霞二字冠名,今东山上有摩崖石刻“栖霞岭”三字可作佐证。
景区内原有东山寺,扶风寺。东山寺虽废,芙风寺建筑尚完整保存,故有山依托于祠宇寺庙,祠宇寺庙又依托于山之说。祠宇寺庙是景区的文化底蕴,山是景区文化内涵的载体,是景区的灵气所钟。
©2020-2023 www.zjyoug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景点大全_自驾游贵州 版权所有 黔ICP备19005176号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18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