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关区是毕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川、滇、黔三省交汇区域,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511米,国土面积3747平方公里,2011年11月撤县级市设区,共辖53个乡镇街道(含大方县托管5个乡镇),其中,14个街道、28个镇、11个乡(8个民族乡)。辖618个行政村,其中,396个村、222个社区;城市社区95个、农村社区127个。全区户籍人口189.19万人,常住人口141.32万人,是贵州省人口最多的县区;居住着汉、彝、苗、回、蒙古等38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6.62万人,占户籍人口8.8%。2020年3月3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复,七星关区退出贫困县序列,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
七星关政策优势突出。七星关区是毕节试验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毕节试验区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试验区。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对毕节试验区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七星关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近年来,中央陆续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特别是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国务院关于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函〔2022〕65号),不断加大对毕节试验区的项目投入倾斜力度,对七星关区来说又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
七星关历史文化厚重。七星关区汉为平夷郡治,东晋为平蛮郡治,唐、宋属禄洲治所,元代建驿,明代设卫,清康熙二十六年建县;1993年设立县级毕节市,2011年撤销县级毕节市,设立七星关区(七星关区得名于境内与娄山关、胜景关并称贵州三大历史名关的七星关。相传蜀汉时期,诸葛亮南征孟获,曾在此灯祭七星,遂得名七星关)。七星关区素有“磅礴乌蒙·三省红都”的美誉,有中华苏维埃川滇黔革命委员会遗址、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红二六军团政治部旧址等红色文化基因。境内有青场老鸭洞旧石器时代遗址、七星关古遗址、路氏翰林山庄、大屯土司庄园、生机镇“绝壁天渠”等历史文化“财富”。少数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有大南山苗寨、三官彝寨等民族风情旅游景点。
七星关交通条件便捷。毕节飞雄机场距七星关主城区约20公里,直飞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武汉、重庆等15个城市;厦蓉、杭瑞、毕威、毕镇、东清5条国省高速公路在境内纵横交错,成贵高铁、织毕铁路建成通车,叙毕铁路、昭黔铁路、毕水兴城际铁路交汇于此,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民用航空立体交通网络全面形成,西南三省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七星关自然资源丰富。区内平均海拔1511米,年平均气温12.5℃,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季最热月超30℃时间只有一周左右,适宜生态疗养、避暑度假,享有“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中国绿色宜居城市”“贵州省长寿之乡”“中国古茶树之乡”等美誉,境内拱拢坪国家森林公园获“中国森林氧吧”称号。物产资源丰富,有硫、铁、煤等20余种矿产资源,其中煤炭地质储量达42.55亿吨,硫磺矿储量达8.41亿吨,粘土储量达3000万吨以上;有杜仲、天麻、半夏等2000余种中药材。
七星关产业欣欣向荣。七星关区产业体量大,是毕节市第一大经济体。工业园区建设标准高、规模大、设施全,能够承载各类企业入驻,被国家工信部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是“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拥有毕节最大的光电科技研发生产中心、最大的电子商务产业园、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最全的商贸物流体系,是黔西北、川南滇北地区小商品集散地。特别是近年来,七星关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聚焦家禽、高粱、茶叶“一主两辅”主导产业,统筹推进“天麻、刺梨、烤烟、生猪、蔬菜、肉牛”六大特色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区,持续巩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荣誉。
七星关投资环境优越。七星关区是贵州省毕节市的市辖区,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2022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同年批复《国务院关于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函〔2022〕65号)。七星关区政策优厚,营商环境优越,投资环境优良,重商、亲商氛围浓厚,持续推进“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到七星关区投资,可以享受一站式代办服务。七星关区总人口189.19万人,青壮劳动力近80万人,相比沿海以及周边发达地区而言,七星关劳务用工成本要远远低于上述地区,具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
©2020-2023 www.zjyoug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景点大全_自驾游贵州 版权所有 黔ICP备19005176号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18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