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三潮水
修文三潮水介绍:
三潮水位于贵阳市修文县城西北1.5公里观音山南麓的山脚下,修文至六广公路旁。前方与狮子岩相峙,西面与潮水寺相邻。
三潮水,原名潮泉,实际上是间歇泉。泉水从洞穴中涌出,顺势流自石龙嘴中喷涌而出,积于水池内,水池呈扇形。池深1.3米,池中有一石龟,传说过去每次潮水时,淹至龟背,水就退去。泉水一日内三涨三缩,因此命名为三潮水。但在丰水雨季时每天潮四、五次水也是有的。池的南方倚山建亭,名为潇洒亭,又叫观潮亭。为四角攒尖顶木构建筑。原亭前檐,悬挂明总兵王国祯题的“时而出之”金字横匾。亭柱楹联,前联为“为盈为虚即水可鉴,或潜或跃与时偕行。”中为“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长。”后联为“连演乾全,有幸浙潮应失色;断分坤半,无灵湘水不知名。”亭墙上镶一“八仙过海”石雕,石雕的右下方有一石碑,镌“三潮水”三字。是贵州书家张一凡先生所题。传说过去这个位置上有一块碑,上有一孔如铜钱大小,吹之若角鸣,山中存水的地方有犀牛,犀牛一听到此声就动,一动水就会潮来。亭的东侧是凉厅,为悬山顶抬梁式砖木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汉纹窗。明间额枋上刻有“二龙戏珠”,“双凤朝阳”等木雕。明间上悬“心包太虚”匾。1985年11月,省人民政府拨款维修,在亭中影壁上嵌“八仙过海”大理石浮雕,孙其正的古风诗碑嵌于石龙首碑坊上。1982年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三潮水西侧是潮水寺,与三潮水合二为一,成为一个景区。潮水寺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是总兵王国祯所建。明末清初,副都御史兼贵州巡抚钱邦芑,为秦王孙可望所逼,退隐三潮水,改潮水寺为知非寺自号知非居士,又称大错和尚。清康熙四年(1665年),僧人寂高改建。
1995年重新修建潮水寺,修建了大雄宝殿、山门、观音殿、财神殿、观音塔。山门的题联为“举足宜寻中正路;入门具是过来人。”,“履山径之歌斜,知非决不蹈前辕;参水源于活泼,动念翻然悟化机。”大殿内供奉释迦牟尼神像、迦叶、阿南、文殊、普贤、十六真人等神像,法像庄严,寺内香火繁盛。
传说三潮水是“清官来了它就潮,贪官来了它就不潮”。说是清朝光绪年间,有一知县刚到修文上任不久,听说三潮水很是灵验,为了证明自己是清官,于是率领仆役,坐着官轿来到了三潮水。谁知他还没到时,潮水不止;等他来到后,滴水不潮。他非常生气,但又为了证明自己,他一连等了三天三夜,滴水未出。就派人守着,他坐着轿子回衙门。刚走到半路,派在那看守人追了上来,说“潮了,潮水了!”衙役们马上抬着轿子赶回三潮水,那知他一回来水又不潮了。把知县气坏了,命衙役将石龙嘴砸烂。没过多久,这个知县因贪欲过重被迫离开了修文。修文百姓又集资修复被知县打坏的石龙。
本站声明: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只为学习和研究之用,并无盈利目的。原作者若有异议,请及时与本站联系(邮箱316658082@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