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县著名的风景胜地,位于县城东面风光秀丽的涟江三岔河对岸。它巍然矗立在“望城关”山的右侧,是一座雄丽多姿的青山。
1860年5月10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手下一个姓余的将领,统兵从安顺经广顺来攻打定番州(今惠水县)。太平军打定番城团团围住,但围而不攻,只是对城喊话,要清兵投降。余将军武艺高强,足智多谋。他身材高大,长着满脸络腮胡,名号“余胡子”。他手下有个梁副将,也很有本事,身轻如燕,能飞檐走壁,外号“仰天燕”。余将军知硬攻难破城,便密派梁副将带人在州城东门外挖地道,一直通到城墙脚,并暗暗将装满炸药的一口棺材安放进去。连日来,余将军却在三岔河边搭起戏台唱起戏来。守城清军听见城外鼓乐喧天、歌声阵阵,迷惑不解。7月22日深夜三时,只听得一声巨响,天崩地裂,东门城墙被炸开了一个大缺口,余将军带领太平军杀声震天,从缺口处冲进城来,直杀得清兵尸横满街,仓皇逃窜,活捉了知州恩常,一举攻占了定番城。
消息传到省城,贵阳的清军恐慌起来,忙派提督“赵三阎王”带兵前来镇压。余将军沉着镇定,把队伍拉开,沿涟江河岸安营扎寨,严阵以待。当时,各地农民起义烽火不断,清军四面楚歌,在贵阳重点设防,没有更多的兵力给赵提督,相比之下,清军人数比太平军少。诡计多端的赵提督就在三岔河对岸的山上安营,并盘山挖了十二道台阶路,从山脚一直盘到山顶,还在各道台阶上插上各色旗帜,虚张声势。太平军弄不清清军来了多少人马,一时又方相持不下。
不久余将军派人扮成老百姓到山上打柴,摸清了清军的底细,便将计就计,佯称太平军害怕赵三阎王,领兵撤营,从三岔河边退进城去,但却暗暗在城外太平寺一带设下埋伏,又派“仰天燕”带领一支精兵,偷偷过河绕到望城关的山林中隐蔽下来,待机出击。
“赵三阎王”见太平军不战而退,十分得意,便带领清军过河,要来攻城。经过太平寺时,只听一声炮响,伏兵四起,余将又从城中杀出,清兵乱了阵脚,方知中计,忙退回三岔河边过河不及,自相践踏,被太平军杀得丢盔弃甲,血染涟江。赵提督好容易逃过河去,又听见十二道台阶上喊杀连天,不由大吃一惊,原不定期是“仰天燕”那支人马听到号炮,从望城关方向冲杀过来,收拾了清军的老营。清鬼哭狼嚎,四处逃窜。赵提督见大势已去,便带上少数残兵败将往北逃亡,向青岩驻军求援。余将军一鼓作气,紧追不舍,一直追到赤土坡脚,挥剑将赵三阎王斩于马下,太平军大获全胜。从此,人们就把涟江三岔河对岸,清军挖了十二道台阶的那座大山叫做十二楼台山,为的是纪念太平军。
当你漫步在涟江河畔,或在惠民桥头观山,你会感到情趣无穷。春日黎明,旭日初升,远观十二楼台山,但见晓雾萦绕、迷迷蒙蒙。傍晚,在落日的余辉中观山,则是霞光迷离,烟岚明灭,令人思绪万千、浮想联翩。冬天,雪后观山,只见“十二楼台”银装素裹,满山的松针银光闪烁,亮丽迷人。前来拍摄留影的游客,留连忘返。
登十二楼台山,是惠水人饶有兴致的快事。听着阵阵、松涛,顺着曲曲迂回的盘山道,你可能会恨不得一口气直奔山顶。介山道两旁的松树上,讨人喜欢的小松鼠,会让你放慢脚步;一只只行动敏捷的小松鼠,轻快地在树枝间跳来跳去,当地人习惯称它们为“飞鼠”。有些胆大的“飞鼠”,还会朝人挤眉弄眼,翘着帽缨形的大尾巴,向你显示自己的美丽,或许向来宾表示欢迎。
登上十二楼台山顶站在山峰远眺,整个惠水县城尽收眼底,使人浑身舒展,心旷神怡。新落成的邮电大楼、电力调度大楼拔地而起,气势雄伟。屹立县城的水塔,塔尖闪闪发光,使得整座县城生气勃勃。依山傍水的县城,一幢幢新楼鳞次栉比,宽敞的新环城路,更呈现着县城的兴盛之气。县城南北两侧的涟江大坝子上,绿树掩映着点点村落,远远望去仿佛一块碧玉镶嵌在大坝子里。河边寨、满坝村、爬头寨等村庄,青瓦粉墙的农舍,错落有致,温馨的气息,使整个大地、乡村在宁静中又生意盎然。涟江像一条玉带,环绕县城。十二楼台山脚,是惠水有名的十二风景胜地中的“三水潆亭”。这里是涟江、蒙江交汇之处,人们也叫它“三岔河”。沿河两岸垂柳依依,袅娜动人,幽绿有河水静静地流淌。绿河两岸倒影映在水中,随着微微的波浪在水里荡漾。山风刮起的时候,曲曲弯弯的涟江河面泛起不尽的涟漪,就像抖动着碧绿的绸子,幽丽无比。每年春夏之际,这地方山水处,更有一番奇观。几十上百只白鹤,出没在十二楼台山林和三岔河间;风姿诱人的白鹤,时而盘旋逡巡在河面,时而亭亭玉立于河畔,时低啼,时而齐鸣。有时鹤群还飘然起舞,从从容容地扇动着翅膀向十二楼台山林飞去,在蓝天中映着白羽。
70年代未,县人民政府将“革命烈士纪念碑”从圆台边移建到, [1]十二楼台山上,并把为解放惠水而牺牲的革命烈士的遗骸忠骨,安葬在纪念碑下侧,为各位先烈树碑立传。从此,每年前往十二楼台凭吊、游玩的群众,络绎不绝。
©2020-2023 www.zjyoug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景点大全_自驾游贵州 版权所有 黔ICP备19005176号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18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