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山位于黔北凤冈县王寨乡,距县城50多公里,东面与思南县青杠坡镇山水相连,南抵乌江,在明代属石阡府,故《黔南会灯录》中称天隐开创石阡中华山寺即指此无疑,而凤冈是明洪武年间置龙泉坪长官司,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平定播州杨应龙后,贵州巡抚郭子章奏清万历帝而实行“改土归流”,并置龙泉县。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撤石阡府,改名为凤泉, 1930年更名为凤冈,至今仍之。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龙泉知县张其文撰写《龙泉县志稿》3000余字,在“山川名胜”一目中记道:中华山在县城东九十余里。路径深邃幽静,山岩崇峻秀霭。建有古刹一所。门前宽敞,坦周围皆石,大小高低错落入古。当面一石如盘,约高二丈,大如“之”,亦极古雅。石脊、石麓多古梅古树,番上亦多刻游人诗。初春游此,梅香扑鼻,令人尘嚣都捐。门外一望绣壤平畴,郁葱可爱。刹后右侧一石山,高数十丈,僧天隐刻“万古徽猷”四字于顶。知县张其文匾其刹“居然文华”。
天隐道崇禅师,号南滨隐人,生于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卒年不祥。为临济禅宗正传33世传人,是清初活跃于西南一带著名的临济宗大师之一,他在清康熙年初(另说清顺治18年)来凤冈王寨中华山创建禅寺,培育弟子,引教开宗,接引信众,以中兴禅宗佛教为己任,佛荫教泽遍布黔地及滇川。其斐然之绩载入《黔南会灯录》、《锦江会灯录》等佛家经世典籍中,并以在当时西南佛学界的影响使王寨中华山名噪黔地,被信徒及周边各郡官士视为皈依圣地。
天隐得法敏树后,在康熙年初由石阡过乌江来中华山,住山顶净水坪“毗卢寺”,净水坪,在中华山主峰处,此处一天然凹地,四周突耸五峰,尤如五瓣莲花绽放,花华同音,天隐便将此山易名为中华山传至今天。天隐初来净水坪毗卢寺时,四方禅子士民闻风而至,寺小僧大,再加之人多水竭的原因,不得不将寺庙迁至山腰一平畴处。于是天隐在此开创中华山寺弘法,并在寺后一高崖上大书“万古徽猷”四字,至今尤存,但未落款,让人费解。天隐开创中华山寺后,香火鼎盛,达官显贵,过往游人都仰慕往之,还留诗作文以志。其中石阡中宪大夫黄良佐于康熙56年(1717)年去游中华山,共留诗7首,他在序言中写道:“中华山距阡阳(即石阡)百余里,此间一寺枕悬崖,左有七星关,右有陇水溪。并三凤五狮,群山环绕,茂林修竹,异鸟幽花,四时不辍,为郡中之奇观。”清楚记下了清初中华山的风景。康熙年初思南府长宁坝翰林王德本来中华山寺留下两首古律,天隐还将该作亲笔题写并刻留在寺前的天然石上,并落款自己的号“南滨隐人”。
天隐座场中华山寺后,当时不少活动于西南的名僧大德都来中华山拜看天隐,天隐诗作中多有记载,如《示万育上座》:“时值今年异昔年,陇梅香吐一枝先。何似昨夜东归梦,报道桃花暖日还。”《九日寄朝阳易止上人》:“中华无物寄朝阳,时到东篱菊正黄。欲借一枝聊代札,黄花何似墨花香。”《冬日昆石禅人自楚归易过中华口占一绝》:“九黎行脚去三巴,楚水黔山绎路赊。时到中华冬不冷,如何十月早梅花。”《示一贯成子四滇省条》:“尔别滇南三十载,何如弃俗入空门。慎思父母够劳重,珍重时归去省亲。”康熙48年,龙泉知县张其文送匾“居然文华”,56年石阡黄良佐送匾“中华高峰”于中华山寺(今尚存),足见清初中华山之盛况。
天隐圆寂后,骨塔葬于离寺庙100米处“吼狮崖”前的一乳堡中央,原为七层,塔尖形如瓶,塔身正对天隐手书于崖的“万古徽猷”石刻,周围用条石堆砌,塔身正面眉额上刻“双林一鉴”四字,正中刻有“临济破山正宗三十三世天隐和尚灵塔”,塔后立有一丈多高石碑,可惜风化无痕,就连骨塔也于上世纪80年代倒塌。天隐示寂后,他的嗣法弟子识竺海伦留中华山寺继席传法临济,识竺于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年圆寂后,骨塔也在中华山,今完整存世。之后,天隐法脉在中华山世世递传,如今尚存的中华山世居农民与中华寺庙鉴订的租田佃约具可证明这一点。如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山寺僧人照宽与彭大荣鉴定的租用佃约,民国九年僧人心诚与彭福厚鉴定的字据,民国二十年心诚与彭氏兄弟的现金凭据。如此盛况,延至清末遭号军之乱而受创,至“文革”而遭毁。解放后,在寺庙旧址上建起中华山村小,今已废弃。
©2020-2023 www.zjyoug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景点大全_自驾游贵州 版权所有 黔ICP备19005176号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18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