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蒲毛南族风情园内具拥有典型的毛南族木瓦干栏式结构建筑风格,占地20余亩。亭台、栏杆和有民族特色的阁楼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园内的陈列馆中可以看到,卡蒲毛南族人古老的农耕文明。清末年间的上百件藏品耕作农具、生活用具及民族服饰和毛南族人独有的织布机、木磨、油箩等器物静静摆放在馆内,展示了毛南族历久弥新的文化传统。园内,有一块木牌坊尤其引人关注,即“交懂议榔”。(民族语音),“榔规”即是通过“民主”谈论后形成的“村规民约”,主要目的是为保一方平安。据石老师介绍,交懂议榔为卡蒲乡交懂村曾经遗留的一份“榔规”,遗憾的是原件和年代均已不详,但它却被国内法律专家称为“中国民法的母本”。通过与他交流,我了解到不少毛南族的文化,比如,独具民族特色的“猴鼓舞”“火把节”“挂门歌”等远近闻名。其中“猴鼓舞”独树一帜,它发源于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甲坝村甲翁组,是毛南族群众在丧事习俗中,由巫师表演的民间舞蹈,反映毛南族在巫术礼仪、丧葬驱魔、避邪求吉、敬奉精灵等方面内容,传承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虽然今天我们没能亲眼目睹这远近闻名的舞蹈,但是在陈列馆里一组生动逼真的猴鼓舞模型前,加上石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也让我们仿佛看到手拿两根棍子的舞者模仿猴子的动作,随着鼓声的节奏,跳跃翻腾,或单打独斗,或相互嬉闹,动作敏捷,俏皮欢快,滑稽幽默。
除了独具特色的猴鼓舞,卡蒲的毛南刺绣也是远近闻名,这里的妇女们自幼都学会学习挑花刺绣技艺,绣品多是围绕自己的日常生活必须品如背带、童帽、围腰口、枕头套、床单、被面、鞋帮、围腰带等等,既是她们的生活用品,也是难得的民族工艺美术品,体现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是她们智慧的结晶。此外,毛南族的火把节、舞火龙、女儿节、毛南山歌、迎宾拦门歌、扒鼂舞粑棒舞、地牯牛、刺绣、建筑、雕刻等在场河村毛南族文化风情园都有所展示。
山清水秀的卡蒲毛南乡,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征服了四面八方的人们。生活在卡蒲乡的人们,汲取了这座小乡镇得天独厚的灵气,他们或舞蹈、或工木雕、或精于舞火龙,最朴素的如家门口那些挑花的妇女,古朴古韵的石板街上的传统作坊,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样深藏不露的看家本领。生活在这么一座充满灵性的小乡镇中,他们感到无比的自豪,无比的惬意,无比的宁静……正因如此,才引得无数慕名的游客纷至沓来,卡蒲人也才会如此眷恋地保护着一直使他们引以为傲的毛南族传统文化。就像这位石老师,他一再表明自己只是黔南师院的一名大专生,但是他的举手投足、他对卡蒲的自然生态,秀美景色,风俗人情,方言土语的介绍如行云流水,且无不烙上神秘的印记。听着他绘声绘色的讲述,亲临感受着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在充满了卡蒲神秘面纱的古韵里,毛南族文化的寓意深远、耐人寻味,大有一种来黔南而不到卡蒲实乃是一件憾事的感慨。
文化的神秘,往往有她神秘的背景,卡蒲的山,卡蒲的水,卡蒲的民俗,卡蒲的风情,卡蒲的传说,都汇聚了她不朽的神秘文化,徜徉在这风情园中,不由想起了一段很有哲理的话:“一个人拥有此生此世的现实世界是不够的,还必需拥有一个诗意般的世界,即心中的圣地”。我不知道卡蒲是不是我心目中的圣地,但只要有一种信念,一种意境,一种坚持,那方净土就一直存在。如今,走在场河村,又会不时看到民居前停放的崭新的私家车,在感受遥远的古朴神秘文化的同时又看到现代的繁华喧嚣与古村落的交融。自然与人文在这里和谐交汇,历史底蕴与时代潮流在这里完美结合,唯有这清澈的河水静静地缓缓流淌,带走了历史的糟粕,涤荡了尘世的纷扰。水一般的慢日子,似乎有了些涟漪。
©2020-2023 www.zjyoug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景点大全_自驾游贵州 版权所有 黔ICP备19005176号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1897号